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仍然疲软,但大型企业情况好于中小企业。
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(1日)称,9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指数为49.8,比8月的49.7稍有回升,仍然低于警戒线。
澳新银行(ANZ)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向BBC中文网透露,根据他们的分析,预测中国三季度GDP增幅降至6.4%。
统计局称,虽然9月PMI有所回升,但仍处于警戒线以下,并低于历史同期水平,表明中国内外需求依然偏弱,制造业下行压力仍然较大。从企业规模看,大型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,大型企业PMI为51.1,比上月上升1.2个百分点,重回警戒线以上,中小企业PMI则继续低于警戒线。
刘利刚认为,中国经济增速会在三季度达到低点,四季度在宽松货币政策等干预下会有所回升,预测四季度增速为6.8%,全年GDP增速6.8%。
新兴经济体疲软
澳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霍根(Warren Hogan)认为,近期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主要源于新兴经济体(EM)增长低迷。过去一年时间里,很多新兴经济体的商品出口出现衰退。
他认为,新兴经济体国家尤其是中国在2007年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扮演了支撑全球增长的主要角色。中国等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和金融刺激政策,提升了全球贸易和经济。但这些刺激因素现在开始减弱或出现衰退,这会使全球经济在未来几年里失去重要的增长点。
与此同时,发达经济体中除美国外大多复苏乏力,欧洲、日本未来仍要面对过高的负债和人口老化等问题,因此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仍然在于新兴经济体的表现。
刘利刚预测,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会在今年四季度生效,刺激信贷增长同时降低借贷成本,从而拉动中国经济增速。他认为中国央行(PBoC)四季度可能再次降准。
